辉煌成就
【辉煌成就】办学实力篇(二)
发布日期: 2024-02-21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辽宁师范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时期,是深入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部署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校第十次党代会筹备工作宣传组推出“辉煌成就”专栏,全面展示我校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办学育人、改革发展等方面呈现出的新局面、取得的新成绩,进一步激发全体师生在争创一流中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深入推进实施本科教学改革20条、研究生教育改革15条措施,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实施高校、辽宁省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高校、辽宁省第二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学校成立教育学部,获批东北“三省一区”未来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项目。面向6个专业开展师范生“3+1+2”本硕一体化贯通培养改革试点,24名师范生入选“卓越中学教师实验班”。1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6个;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215门;获评国家级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1项,获评省级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47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7项;获批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项目;获评教育部教指委委员4人,其中1人入选基础教育地理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批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项目1项,省新文科建设、新工科建设、校际合作项目15项,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10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6项;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7项;1个团队入选辽宁省首批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团队;1部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5个虚拟教研室获首批辽宁省普通高校示范性虚拟教研室和虚拟教研室建设点;获批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99项,获得创新创业竞赛省级及以上奖励2816项,其中国家级获奖143项,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励3项,荣获“挑战杯”系列赛事国家级奖项11项。研究生教育获评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1门;获批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立项的主题案例项目2项;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优秀案例9个;获评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含提名)、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1篇(含提名);获评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15项;获批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3个,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2个;1人入选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1人入选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学生工作持续发力
       坚持“以生为本,教育主导,严格管理,全面服务”原则,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时机,创新开展各项活动,积极构建网络思政工作新格局,推动易班平台建设,健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实施“安心”“贴心”“暖心”三项工程,实现资助工作全过程、全覆盖,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育人防控体系,建设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全省优秀易班共建案例和优秀易班共建高校,获评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省、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辽宁省五四红旗团委,“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办”等。2个辅导员工作室入选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2人获评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年度影响力人物,2人获评“辽宁省华育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学校先后选派46名优秀团学骨干赴西藏林芝开展支教服务,近五百名团员青年和实践团队在国家级和省级社会实践中获得表彰。本科生生源质量、投档分和录取最低分均跻身省内高校前列。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学校就业去向落实率位居辽宁省前列。